News
發布時間:2020-12-18 作者:上海工業控制安全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點擊次數:次
據國家航天局消息,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,在歷經了23天的太空之旅后,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,標志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。
國家航天局相關專家表示,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復雜度最高、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,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、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,對于中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、完善探月工程體系、開展月球科學研究、組織后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,具有承前啟后、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。
軟件可信保障體系 完整覆蓋軟件的全生命周期
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、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,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、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。采用諸多自主可控的智能化設備技術產品,為“繞、落、回”不同階段提供全面保障。
其中,“軟件”在航天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。據悉,嫦娥五號月面起飛、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再入返回等60%以上的功能均涉及軟件實現。這對航天控制軟件的穩定、可靠提出極高要求。軟件可信性已成為確保航天任務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早在十多年前,為了給國產軟件打上學術界、產業界都認可的“安全可信”標簽,上海控安首席科學家、中國科學院何積豐院士率領“可信軟件”研究團隊從基礎理論入手,破解重重難題,在國際上首創軟件的統一建模理論,通過對軟件形式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化,形成了系統性的軟件可信保障方法體系,包括軟件的建模、分析、驗證和測試,對軟件研制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完整覆蓋,以確保軟件的安全可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