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發布時間:2022-04-20 作者:上海工業控制安全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點擊次數:次
上海當前的疫情時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。戰“疫”是一場長期持久的攻堅戰,面對形勢嚴峻、壓力陡增的疫情防控,上海控安全體員工在黨支部的動員號召下,積極投入基層一線,以堅決的態度、扎實的行動貢獻控安力量。
上海控安總經理、黨支部書記蒲戈光,帶頭深入社區防疫一線,在志愿服務中當先鋒、做表率。他表示,自疫情在滬蔓延以來,上海控安聞令而動,第一時間組織安排黨支部成員系統學習中央防疫精神,積極響應上海市委公開信號召,要求全體黨員落實“雙報到”要求,并倡議廣大控安員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投入基層一線,以實際行動踐行責任擔當,彰顯控安人良好精神風貌。
“網格化篩查”、“全域靜態管理”,隨著防疫政策不斷調整升級,上海正式進入“人不流動,足不出戶”的關鍵時期。從核酸檢測、抗原自測,到生活必需物資送達,社區防疫工作方方面面的開展都急需人手。面對防疫緊迫形式,支持中心的彭運純第一時間加入戰“疫”一線大家庭,負責所處樓道的物資分配工作。及時、準確將物資送到每一位居民手中談何容易,但只要社區工作者、志愿者協同所有居民“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”,就一定能為打贏防疫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。
“疫情防控任務重、時間緊、人手缺,作為這座城市的一份子,想為早日取得抗疫勝利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。”支持中心的馮玉琴懷揣如此希望,挑起小區核酸檢測現場“指揮員”的大梁,引導居民分時段有序前往正確的核酸檢測點,提醒居民及時完成隨申辦“核酸碼”預約,并在現場登記老年群體及預約困難的居民身份信息,幫助他們順利進行核酸檢測。馮玉琴表示,在協助開展防疫工作的過程中,深刻體會到了防疫的艱辛與不易,同時也被街坊鄰里間的體諒與理解所觸動。她所服務的其中一個小區核酸檢測點需要負責近3000位居民的核酸檢測工作,各事項紛繁復雜,但是在工作人員的耐心疏導和居民的主動配合下,檢測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,每位居民下樓僅需15分鐘就可以完成檢測,大大提升了防疫工作開展的效率。
戰“疫”,需要爭分奪秒。隨著疫情防控加緊,上海各街道社區開展了大規模抗原檢測,“全家捅”成為網絡熱詞,全家一起在家做自檢,以提升核酸篩查質量和效率。居民積極樂觀的精神背后,是社區工作者與志愿者挨家挨戶核對、發放抗原自測盒的身影,業務中心的沈超平就是其中一員。他感慨,單這一項工作便需要考慮方方面面,得仔細核對人員信息,告知自檢注意事項,確保每一位居民能自主、獨立、有序完成自檢工作并進行結果上傳。自覺自律,守望相助,這也是他在社區志愿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。
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。研發中心的查娟娟本著“舍小家,為大家”的黨員服務精神,主動通過“先鋒社區”進行線上報到,線下前往社區等待黨支部統一調配。抗原自測盒發放也是她收到最主要的一項任務,全社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抗原自測無異于與時間賽跑。查娟娟從早上6點開始穿上防護服,叩響所負責樓棟的每一戶居民大門,發放抗原自測盒,不厭其煩地反復叮囑注意事項。雖然社區已開展多輪抗原自測,居民對于自測流程也早已了然于心,但是她仍堅持“凡是涉及防疫工作,無論多細枝末節的事情都容不得馬虎大意”。
同樣身為一名共產黨員,可信研究院的蔡雄亦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。為堅決落實封控管理期間人員“足不出戶”措施,他主動化身“守門人”,嚴守樓棟大門一方陣地,一遍一遍為樓里居民傳遞生活物資,隨時保證居民在封控樓棟內隔離時的緊急需求得到回應。疫情之下,每個堅守在崗、堅持居家的人都是發光的英雄,以同舟共濟之精神力量,共克時艱。
“社區里的志愿者報名非常踴躍,認領招募名額需要拼手速”,支持中心的周孟嫣如是形容所處社區的志愿服務情況,同時她也是“搶”名額大軍中的一員。時刻關注社區發布的志愿者招募通知,成為她在疫情期間的日常事項,最終分配到防疫與生活物資清點發放的任務。由于在隔離期間收到來自各方的援助,周孟嫣在感激之余也希望盡己所能回饋社會。上海暫時被按下了暫停鍵,但是溫暖的傳遞不會停滯不前,所有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正不遺余力地接力前行。
來勢洶洶的疫情注定這場春日與許多不平凡的身影交織在一起。越是關鍵時刻,越要勇于擔當。控安的志愿者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在這場防疫攻堅戰中貢獻出控安力量,與億萬人民群眾一同,筑起一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。